在毫無準備的心理下發現自己懷孕,難免感到徬徨。從表面看來,墮胎似乎是最快令生活重回正軌的方法,但你知道嗎? 事實並非如此。

從受孕一刻開始,一個人的生命已開始了,這是無可爭辯的。以人工方法把這生命摧毀,只會造成更多問題和不能彌補的後果。

墮胎對婦女的後遺癥:
01
有些婦女墮胎後身體及生理機能永久受損,終生不育

02
曾經墮胎的婦女日後有較大機會自然流產

03
很多婦女在墮胎後出現性功能障礙、飲食失調

04
很多研究指出曾墮胎兩次的婦女在日後再懷孕時,嬰兒在三十二週前早產的風險高兩倍;而墮胎四次或以上的婦女在日後再懷孕時,嬰兒在二十八週前早產的風險增加八倍

05
曾經墮胎的婦女較可能死於心臟疾病、自殺、意外、心血管疾病等,即使研究員找來背景(即年齡和心理健康)相近的研究對象,仍得出相同結論
06
感到寂寞(久缺男伴或家人支持),經歷墮胎後癥候群(Post-Abortion Syndrome,即恐懼、無助、驚恐等癥狀)

07
因心理問題尋求援助的婦女中,曾墮胎的比起沒有墮過胎的為多

08
在首次懷孕時墮胎的婦女患抑鬱癥的風險比誕下孩子的婦女高出65%

09
曾墮胎的婦女相比沒有墮過胎的較傾向對兒女施以暴力(如掌摑、拳打腳踢、體?等行為)

10
在意外懷孕的婦女中,選擇墮胎的比起選擇誕下孩子的更經常喝酒。

墮胎與抑鬱癥

葡萄園事工(Rachel’s Vineyard Ministries)的創辦人(Theresa Burke)接受辛力社訪問,談及婦女與其未出生的孩子之間的關係,以及墮胎與抑鬱癥的關聯。Theresa曾輔導過數以千計曾墮胎的婦女,她的看法如下(節錄):

懷孕不是病態,而是自然的事。女性身體生來就有孕育生命的本能。由於生理上和內分泌的改變,加上受到身邊支援系統和文化背景影響,孕婦會與胎兒產生一份心理上的連繫。女性十月懷胎,正好讓她有充裕時間經歷情感和心理上的轉變,培養母性。所以,懷孕期間,母親和胎兒都經歷成長上急劇的改變。

一個突然被人粗暴地拿走孩子的母親,會感到一份自然的傷痛。墮胎婦女面對的是不自然的死亡。很多時她們會覺得墮胎違反了自己的道德和天性。她們心中那個孕育、保護、扶養小生命的「母親」形象會完全破碎。

墮胎觸及女性自我意識的三個核心問題:她作為女性的身份、她的個人道德,以及她為人母親的身份。墮胎亦等如失去孩子——又或至少失去孕育孩子的機會。無論如何,當事人必須面對、處理這種損失,並抒發哀傷的情感。自然流產的母親同樣經歷到失去孩子,但由於墮胎是孕婦故意及有意識地結束自己孩子的生命,所以墮胎者會有更強烈的罪咎和羞恥感。對於墮胎婦女來說,那份失落感只能埋藏於心;家人或朋友很難給她們支持安慰。

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,曾經墮胎的婦女日後有較大機會自然流產。當日後懷孕而流產時,她們的哀傷和抑鬱往往是錯綜複雜的,因為她們心底裡會認為這是上天對她們的懲罰。
墮胎對孩子父親的影響:

一直以來,多數有關墮胎的研究集中在女性身上,但孩子的父親心理上同樣受到衝擊。瑞典曾有一項研究,探討16至20歲的年輕男子在女友墮胎後所受的影響。

在79位男子中,只有25位願意參與研究,顯示他們的經歷可能痛苦得不想再提起。參與研究的男性有以下感受:
內疚:因為一顆生命就此結束,亦因為自己同意女友墮胎致使她受痛苦悲痛、憂慮、難過:因為他們在法律上就墮胎一事上沒任何影響力難過:因為醫護人員只顧他們的女友而忽略他們

妒忌:看見他人的孩子為家庭帶來喜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