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青少年有性行為比例、曾懷孕或人工流產比率,雙雙下降!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天公布最新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結果,發現國內15至19歲青少年曾有性行為者比例,出現自有調查16年以來,首度的下降,從上一次調查的16.3%降至13.7%;且曾懷孕或曾人工流產的比率亦下降,主因在於避孕觀念的普及。

國健局每2年進行一次高中、高職及五專在校學生性知識、態度與行為調查,最新一次2011年,共針對4985名、15至19歲的日夜部學生進行調查。結果發現,青少年曾有性行為的百分比為13.7%,其中又以男性高於女性,青少年曾有性行為百分比15.6%,遠多於青少女的11.5%。

國健局婦幼及生育保建組組長陳麗娟表示,國內15至19歲青少年曾有性行為者,雖然由1995年的8.0%一路上升至2011年13.7%,整體大趨勢往上,但卻是有調查以來,首見數字下降,比2009年調查的16.3%,一口氣掉了3個百分點。

調查也發現,青少年最近一次性行為有採取避孕比率,從2009年69.5%上升至2011年72.8%;人工流產比率從2009年1.5%降到2011年0.5%,顯示青少年的性行為比例雖然增加,但在採取避孕措施行為也跟著提升的形況下,曾懷孕或曾人工流產的比率是下降的。

陳麗娟認為,曾懷孕或曾人工流產的比率下降,主要原因在於政府大力宣導避孕觀念,加上青少女性自主觀念提升,懂得先保護自己,調查數字就反映,青少女最近一次性行為有避孕比率達75.5%,遠高於男性的71%。

另外,依據內政部統計臺灣15歲到19歲少女生育率資料顯示,生育率也由2003年的千分之10.89降至2012年的千分之4.02;在世界衛生組織(WHO)2013年世界健康統計報告中,僅高於南韓的千分之2,亞洲倒數第二,比美國、新加坡、中國大陸與日本為低。

國健局表示,根據文獻及相關的調查、研究均顯示,青少年期生育會對少女及其嬰兒造成嚴重的健康後果,因此,為了避免青少年不知如何避免懷孕,國健局特別建置青少年網站「性福e學園(http://www.young.gov.tw)」,提供正確性知識及可匿名、具隱密的青少年兩性交往及未成年懷孕等視訊諮詢服務,101年就提供2327人視訊諮詢服務;亦結合北中南東4區共39家醫療院所辦理「青少年親善醫師/門診「Teens’幸福9號」」,協助青少年面對意外懷孕後的決策。

本文引用自 Now news 新聞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